中国地质钻探历史-钻进工艺的演化过程
钻进工艺程序化,规范化 明清时代,不仅设备工具配套,小口径深孔钻进工艺在前几代基础上,也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值得强调的是,这一套程序化的钻进工艺在绳索冲击钻探或油,气,水井以致固体矿产钻探中,至今仍是必须遵循的规律,施工程序如下:
1:定井位
2:开井口(今称挖圆井)
3:下石圈 (今称砌圆井或下导向管) 石圈一个个重叠垒起,直到基岩或硬岩盘为止。
4:凿大口(今称大口径钻头开孔或称开钻)
5:制木竹(制作并下表层木,竹套管) 穿过地下淡水层并上水
6:锉小口,见功(今称换径钻小眼与完井) 钻至矿(盐)层见天然气层止,岩层较稳定不下套管用裸眼成井。见功指见气,卤水层。在凿大口与锉小口过程中,每钻进0.5-0.8米左右要下搧泥筒,把井底岩泥清除一次。
明代钻进工艺比宋代卓筒井钻进工艺的重要突破之一是用木套管代替了竹套管,可以根据盐井口径,深浅和产量的需要选择表层套管的直径,大大改革了竹套管口径小的局限性,便于钻进加深,其井身结构如下: